top of page

梵高,没想到你原来是这样的人啊
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9.02.png

浓烈的色彩,疯狂的笔触,流动的线条,充满想象力的构图……

逐步体验梵高曾经体验过的鲜活人生

当我画一个太阳,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,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。当我画一片麦田,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他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。当我画一棵苹果树,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,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。当我画一个男人,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。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、深刻的、真实的东西,我将不再眷恋人间。——《亲爱的提奥》*文森特·梵高

《亲爱的提奥》是梵高的书信体自传,内容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,按日期编撰而成,梵高在这些通信中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孤独。《亲爱的提奥》是梵高的书信体自传,内容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书信,按日期编撰而成,梵高在这些通信中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的孤独。

提起梵高(Vincent Willem van Gogh),你会想到什么?穷困潦倒、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画家,还是精神错乱到把自己的耳朵都割下来的狂躁分子?

就算你很少去艺术博物馆,大概多多少少也知道梵高的画作《星夜》或者《向日葵》,它们总会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瞬间、一个角落或者一段记忆里出现过,藏在书籍、装饰画中,又可能在电影里。

还有那首耳熟能详的歌《Vincent》:“Starry starry night......(繁星点点的夜晚)”,它由美国歌手Don McLean在70年代创作,灵感正是来自梵高的《星夜》,一把木吉他,旋律歌词流畅得浑如天成,听着听着,脑海里就充满了画面。荷兰的梵高纪念馆里常年播放这歌,陪伴梵高和他不朽的画作。

与已经被“封神”的毕加索相比,梵高的知名度大概差不到哪去,可惜那是在他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。他生前丝毫没有享受过著名画家的荣光,卖出去的唯一一幅画还是弟弟拜托朋友买下的,也因此,我们又或多或少为他感慨惋惜过。

如今,人们对梵高的熟悉,对他画作的追捧赞美,甚至对他本人的热爱,这一切的一切,梵高都看不到了……28岁才第一次作画,八年里创作了800多个作品,在世时一直不被认可甚至遭误解和非议。穷、精神失常、一只耳朵、天才,在这些充满戏剧性元素的背后,梵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

几年前,一部电影《至爱梵高·星空之谜》横空出世,全球100多位画家,历时六年,六万多幅油画,以每秒12幅的速度,构成一个动态的油画世界,每一个镜头都是基于梵高作品的人物植入与场景延伸,是一部返璞归真的致敬之作。

故事从邮差让儿子鲁兰将梵高最后一封信亲手交给梵高弟弟开始,通过一路的走访、探查,揭开梵高之死的层层谜团,也从方方面面还原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梵高:他敏感脆弱,疯狂阴郁,文雅和善,并且……他有情有义。

有人说这电影是“用集体绘画的壮举在修复一颗破碎的心”。很多人都认为,活着的梵高就是一个失败者,他很穷、疯癫、不体面、不被认可,直到他对自己开了一枪,痛苦了十几个小时之后离开了这个世界,他才开始被理解、欣赏和赞美。

可是,梵高的心真的就支离破碎了么?也许,未必。他热烈地体验着生活,用画笔描绘生活中的焦虑、痛苦、爱与希望;他竭尽全力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知,就像那宁静的黑夜也可以是蓝色的、激烈的、震撼的。看《星夜》的画面,被一股汹涌、动荡的蓝绿色激流所吞噬,旋转、躁动、卷曲的星云使夜空变得异常活跃……就像梵高那颗和世界格格不入的心,却是炙热的、澎湃的,热爱着世间的一草一木。只是,他表达内心热爱的方式方法不被那时的大众接受而已。

透过梵高的作品,我们能感受到那些痛苦而明媚的色彩,那些叠加晃动的笔触,还有——那些满到快要溢出来的感情。正如梵高自己所说的那样👇
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8.19.png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9.29.png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9.16.png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9.45.png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49.56.png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50.11.png

何为沉浸式(Immersive)展览?

简单归纳起来就是“让观众走进艺术作品当中,产生互动效果”,利用各种技术把观众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,全方位体验展品。例如以巨大的视觉投影,配合音乐甚至香气,给人5D立体感受。

 

“Van Gogh Alive”的现场投影设置相当于以不同角度放置了几十个IMAX屏幕,以展示梵高的画作,无论站在展馆的哪个地方,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,而参观者本身也犹如置身在作品当中,这就是交互式的展览方式。

展览的门票已经公开发售,因反应热烈,展期已经延长到今年11月,上ticketek网站就能购买门票。

看着那些浓烈的色彩,那些疯狂的笔触,那些流动的线条,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构图……我们也许就能从外在的视觉到内在的感受,逐步体验到梵高曾经体验过的鲜活人生。

*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

Screen Shot 2021-02-26 at 10.50.32.png
  • Google+ Basic Black
  • Twitter Basic Black
  • Facebook Basic Black

电影上映之时,曾有这样一种评论:“我们爱梵高,但我们不配”。为什么不配?因为梵高对生命没有妥协,而今天的你我都有太多的妥协……我们羡慕他对于生命没有妥协而将自己彻底燃尽,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美好的作品。

这些论述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或许,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,那就是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梵高。

 

但至少,我们当下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途径去尝试了解他,或者说,是接近他的内心世界。

 

现在,悉尼的小伙伴就有这样的机会了。

 

“Van Gogh Alive”梵高沉浸式展览即将在9月18日登陆悉尼Moore Park Royal Hall。这是一个多感官互动展览,已经在全球50多个城市展出过,而在悉尼的展出将是最大型的一次。

Suite 1003, 99 Bathurst Street, Sydney,

NSW 2000 Australia

+61 2 8384 7507

info@digilinkmedia.com.au

© 2020 by Digilink Media Group PTY Limited.

Proudly created with Wix.com

Thanks for submitting!

  • Twitter Clean
  • White Facebook Icon
bottom of page